汽化過氧化氫滅菌技術發展歷程
發布時間:2021-06-09 點擊次數:1368
汽化過氧化氫滅菌技術發展歷程
過氧化氫是一種強氧劑,由于其很強的殺菌能力已經使用了超過100年(Schrodt,1883),早在1977年就已經被注冊用于設備硬表面的消毒;1989年,美國環保署(EPA,2004a)批準了過氧化氫蒸汽作為主要消毒劑的一類消毒方法,實驗證明:汽化狀態的過氧化氫,其殺滅細菌、病毒、芽孢的能力約為液態過氧化氫200倍。
該項工藝正在為廣泛用于醫療、疾控、制藥企業和研究實驗室無菌環境,還被兩家美國聯邦大樓用于清除炭疽污染。VHP滅菌技術1991年開始投放歐美市場并廣泛應用,2000年以后,廣泛應用于制藥行業;目前國內也有不少的醫院、疾控、實驗室等領域認識到這一趨勢開始廣泛使用。
汽化過氧化氫滅菌技術簡介
干法VHP技術是通過汽化過氧化氫發生器將濃度為<35%的過氧化氫溶液*汽化,并通過管道輸送或直接噴射的方式對密閉空間內進行生物去污。過氧化氫在汽化的過程中生成游離的羥基,對細胞成分(如脂類、蛋白質和DNA)進行氧化破壞。氣態過氧化氫在常溫條件下具有殺滅細菌、真菌、病毒等各類微生物的能力。適用于干燥、低溫(室溫)、常壓/真空/正壓條件下的空氣及物體表面滅菌。
汽化過氧化氫滅菌技術(VHP),區別于傳統干霧噴射原理,是將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(35%及以上)汽化,通過布朗運動擴散到密閉空間進行消毒滅菌。過氧化氫憑*的氧化能力,破壞殺死細菌。同時滅菌后分解產物為無毒害的水和氧氣,具備良好的環境兼容性。目前汽化過氧化氫滅菌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生物制藥工廠、醫療衛生、生物實驗室和實驗動物中心室等諸多領域。